希尔(Shell)排序法
冒泡排序法、快速排序法、简单选择排序法、堆排序法等排序算法的思路较直观,但这些排序的效率比较低。如 果有大量的数据需要排序时,往往需要寻求其他更高效的排序算法,希尔(Shell)排序法便是其中一种。
希尔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,该排序方法也属于插入排序类的算法,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。
算法描述
对于直接插入排序法,如果数据原来就已经按要求的顺序排列,则在排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移动操作,即可 得到有序数列。但是,如果最初的数据是按倒序排列的,则在进行插入排序时每次的比较都需要向后移动数据,这样,将导致算 法的效率很低。 也就是说,如果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时,数据已经是基本有序的,则排序的效率就可大大提高。另外,对于数量较小的序列 使用直接插入排序,因需要移动的数据量较少,其效率也较高。 针对这两个特点,对直接插入排序进行改进,就得到了希尔排序算法。
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就是:
(1)将有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n/2个数字序列,第1个数据和第n/2+1个数据为一对……以此类推。
(2)每循环一次就将每个序列对排好顺序。
(3)再变成n/4个序列,再次排序。
(4)不断重复上述过程,随着序列减少,序列数最后变成1个,也就完成了整个排序。
注意 在希尔排序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划分子序列。对于子序列的构成不是简单地分段,而是采取将相隔某个增量的数 据组成一个序列。一般选择增量的规则是:取上一个增量的一半作为此次子序列划分的增量,一般初始值取元素的总数量。
例如,有10个数据,可使增量为5,则序号1、5为一个子序列,2、6为一个子序列……对这些子序列排序后,再缩小增量, 重新划分子序列进行排序,直到增量为1时结束排序过程。
下面以一组待排序的数据演示希尔排序的过程,假设有8个需要排序的数据序列如下:
69,65,90,37,92,6,28,54
使用希尔排序法进行排序的过程如上图所示,具体排序过程如下:
(1)首先使用元素总数量的一半(值为4)作为增量,将数据划分为4个子序列。对这4个序列分别进行排序,其中第2、6和 第3、7子序列需要进行数据交换。交换后得到第1遍排序的结果。
(2)接着将增加缩小一半(值为2)重新划分子序列,得到两个子序列。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,得到第2遍排序后 的结果。
(3)再次缩小增量(值为1),此时所有数据构成1个序列,对该序列使用直接插入排序,得到最后排序结果。
在上图所示的排序过程中,
第1遍排序进行了两次数据交换(65与6交换、90与28交换),
第2次排序进行了3次数据交换 (69与28交换、90与92交换、65与54交换),
最后一遍进行了7次数据交换(不再列出,读者可去分析),一共需交换数据12 次。
如果不使用希尔排序,而使用直接插入排序对原数据进行排序,则需要进行19次数据交换,算法的效率大大降低。
由此可见,使用希排序法可显著地减少数据交换的次数,从而提高排序的效率。
提示 以上例子中只使用了8个数据,需排序的数据量越大,越能体现出希尔排序算法的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