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变量之间是怎么打招呼的?-宜宾少儿编程(野牛程序员)
👋 变量之间是怎么打招呼的?——一场内存里的热闹聚会!
大家好,这里是野牛程序员老师讲编程,继续带小朋友和家长们一块儿围观内存里的八卦现场,今天主角是——变量们的社交活动!
🍡 来看看,变量们在内存里可不是“孤独地躺平”
程序运行时,内存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操场,而变量就是一个个穿着名牌的小朋友,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小书包(数据)。
比如写了这样几行代码:
a = 5 b = a
这两行表面看着平平无奇,实则暗流涌动!
💬 第一步:变量 a
先上场,自我介绍
a = 5
🚶♂️ 小变量 a 走进操场,找了个位置蹲下来说:
“我是 a,我的书包里有个数字 5!”
操作系统把它安排在内存中一块小格子里。
💬 第二步:变量 b
出现,看到 a,直接照搬
b = a
👀 小变量 b 跑来看看 a,觉得他很厉害:
“嘿,a 同学,你的书包真不错,我也要装一个一模一样的!”
于是 b 的书包也装上了 5,不过 b 是自己带了个新书包,不是抢了 a 的!
这是“值拷贝”——复制了 a 的内容,a 和 b 后面互不干扰。
🤝 变量打招呼的几种方式
变量之间打招呼,不止“复制”这么简单,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流行的打招呼方式:
🪞 方式一:值拷贝(Copy)——你好,我抄一下你的作业!
例子:
x = 10 y = x
x 和 y 书包里的东西一模一样
但两人互不影响,一个改了,另一个不知道
🪞 方式二:引用(Reference)——你好,我们共用一个书包吧!
list1 = [1, 2, 3] list2 = list1
这时候就不是“复制作业”,而是“用同一份作业本”!
list1 改了,list2 也跟着变。两人手牵手,荣辱与共 ✊
💔 方式三:重新绑定——咦?你换书包了?
x = 10 x = 20
看起来像 x 自己变了,其实是 x 说:
“我不背旧书包啦,给我个新的!” 然后立刻把旧书包丢掉。
🧠 注意:不是所有打招呼都是真朋友
有时候变量名看着一样,背地里早就“断绝关系”了!
a = [1, 2] b = a a = [3, 4]
b 还是拿着原来的
[1, 2]
a 把旧书包扔了,换了个新花样
[3, 4]
这种“假装还认识,其实早已陌路”的场景可多了。
📚 小课堂时间:变量传值的三种常见方式
名称 | 示例语言 | 描述 |
---|---|---|
值传递(copy) | C++, Python基本类型 | 拷贝值,一人一份 |
引用传递(ref) | Python列表、对象 | 共用一个数据,修改互影响 |
指针传递 | C++ | 明确表示“我指向哪里” |
🧒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:为啥要搞这么复杂?
💡 因为变量之间的打招呼方式,决定了程序的逻辑关系、运行效率和是否会出 bug!
小朋友如果一上来就背 a = b
,却不知道到底是“复制”还是“共用”,那后果就像两人同时修改一个魔法药水配方,炸锅不是梦 🧪💥
🌈 结尾再举个例子:
cup1 = ["奶茶"] cup2 = cup1 cup2.append("珍珠")
现在两个杯子里都是“奶茶 + 珍珠”,因为是“同一杯”!
所以,变量打招呼之后,是不是同喝一杯奶茶,就要看背后是值传递还是引用啦~
📢 下期彩蛋预告:
“程序中的 if 和 else 是怎么吵架的?”
谁爱控制谁,谁最毒舌?别走开,咱们下次接着听!
💻🐃《野牛程序员老师讲编程》陪娃一起把代码玩明白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