递归是怎么在程序里玩捉迷藏的?《野牛程序员老师讲宜宾少儿编程》
🎯 野牛程序员讲编程:递归是怎么在程序里玩捉迷藏的?
哈喽小朋友们,又见面啦!今天要聊一个编程里非常神奇、又有点“调皮”的概念——递归!
递归是谁?简单讲,它就是个玩捉迷藏超级上瘾的程序动作!一进函数,就躲起来,然后再叫“自己”来找自己,一层又一层,藏得可深了……
到底是怎么回事?现在咱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“捉迷藏游戏”。
🎭 什么是递归?
递归(Recursion)就是——一个函数自己调用自己。
举个例子:
假如有个小朋友叫牛牛,每次妈妈喊他收拾玩具,他都说:
“好的妈妈,我先让‘上一个我’去收拾!”
就这样,每次都把“收拾”这件事交给“另一个自己”去完成,直到有一个牛牛说:
“我实在不能再推了,我开始收拾!”
然后,他一边收拾,一边把玩具一个一个传回来,最后全都收拾好了。
这就是递归的玩法。
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数到1
想象一个任务——从 5 数到 1:
def count_down(n): if n == 0: print("游戏结束") else: print("还剩:", n) count_down(n - 1)
调用 count_down(5)
会发生什么?
👇 看它怎么“捉迷藏”:
它会说:我还有 5!
然后调用
count_down(4)
count_down(4)
又说:我还有 4!再叫count_down(3)
……
一直到
count_down(0)
,这时候终于有人喊:“游戏结束”!
它就像一串套娃,每个娃都说“我再找一个娃出来”,直到最小的那个娃“啪”地跳出来说:“结束啦!”
🧩 为什么要用递归?
递归非常适合做——重复且结构相似的任务,比如:
计算阶乘:
5! = 5 × 4 × 3 × 2 × 1
遍历树形结构:像家谱、文件夹结构
解决数学问题:比如斐波那契数列
汉诺塔问题、迷宫游戏……都靠它!
📦 递归的“游戏规则”
递归就像打游戏,有两个重要规则:
🔁 1. 自己调用自己
就像自己找自己玩捉迷藏。
🛑 2. 一定有个“终点”
不能永远藏下去,不然程序会“崩溃”——这就是**“递归出口”**!
🔍 举个经典例子:计算阶乘!
阶乘是啥?
比如:5! = 5 × 4 × 3 × 2 × 1 = 120
用递归咋写?
def factorial(n): if n == 1: return 1 # 停止条件:只有1了,不再继续藏了 else: return n * factorial(n - 1) # 自己找自己
factorial(5)
会经历:
5 * factorial(4) 4 * factorial(3) 3 * factorial(2) 2 * factorial(1) 1
然后开始一路“返回”:
2 * 1 = 2 3 * 2 = 6 4 * 6 = 24 5 * 24 = 120
这就像在“找朋友”的过程中,最后一个人说“我找不到了”,然后大家一个个跳出来!
🧸 家长怎么给孩子解释?
可以用一个故事讲:
有五只小狐狸排成一队,最前面的说:“我来找后面的小狐狸问答案!”
然后一只一只往后传,最后一只说:“答案就是1呀!”
再一只只往前传回来,最后所有小狐狸都知道答案啦!
这就是递归!
❗ 温馨提示
🐛 用递归要注意:
一定要设置“停止条件”(不然会无限递归,内存爆炸)
有时候递归效率不高(可以用“循环”替代)
💡 那 for 和递归一样吗?
不太一样。for
是循环、一次次重复;
递归是自己调用自己,逻辑上更“优雅”,但对小朋友来说,第一次见可能有点晕。
不过别担心,只要多看几个例子,就会发现:递归其实超有趣!
🧠 可以动手练练这些小游戏:
写一个“数到 1”的函数(像上面的
count_down
)写一个“求阶乘”的递归函数
编一个“谁是最后一只小狐狸”的故事递归
🧡野牛程序员结尾金句:
程序中的递归,不是绕圈圈,而是智慧的阶梯。
每一次“自己找自己”,都是为了找到最深的本质,再一步一步走回来。

- 上一篇:变量和函数的故事——内存中的融合《野牛程序员老师讲宜宾少儿编程》
- 下一篇: